打開旅行箱,看見希望
大安高工 林盈盈 老師


十四個旅行箱的故事,記錄了十四段驚心動魄的生命。這些孩子的生命旅程不是生長在和平國度的我們所能理解,再多的文字也承載不起他們生命的重量。旅行箱裡裝的無非是行李,而「行李」是一種奇妙的東西,航空公司在它超重的時候,加收費用;旅人在無法負荷的時刻,將之放入置物櫃,逛百貨公司的戰利品是行李;逛菜市場的滿手鮮蔬瓜果也是行李;青青校樹中熙來攘往的書包是行李......行李可輕可重,背負行李的旅程可長可短,攜帶行李的心情可悲可喜,而行李是我們忠誠的陪伴者、照顧者,我們攜帶行李的態度決定行李的重量。對於行李來說,我們也只是陪伴者,永遠都不會成為擁有者。老子:「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行李與我們的生命同屬於天地洪荒。

十四件行李──十四個故事背後的數字,可能是一千四百萬人或者更多,戰爭與種族衝突造成的人間悲劇,讓黑色的大地更加沈重。黑暗的世界、不安的環境導致許多孩子像阿卡西歐一樣,選擇自我封閉。當其他的孩子陸續在旅行箱上作畫的時候,他說:「我不知道該在這個旅行箱做什麼?我的生命一無所有,沒有東西可說。」還說:「我不在乎,我可以應付,我是倖存者。」極度缺乏安全感的阿卡西歐最後在旅行箱上貼上標語:「我的人生就像一個沒有手把的旅行箱。」沒有把手的旅行箱「一無所有」卻十分沈重,缺乏依靠的生命讓人「毫不在乎」卻心生恐懼。阿卡西歐讓我想到文明世界裡,過度享受物質生活的人們,似乎也擁有「沒有把手的旅行箱」。然而,讓人感動的是許多孩子並沒有選擇這樣的想法,以斯帖的爸爸要他們忘記痛苦的遭遇,並且原諒曾經傷害他們的人;珍妮選擇與自己的回憶同行,終於回到家鄉;保羅的心中有一棵大樹,這棵樹象徵和平,他認為:「仇恨讓事情越來越糟,我的國家會越來越差。」如果人在苦難當中還能時時刻刻懷抱希望,生命就不會有跨不過的鴻溝。這些孩子是現實世界中的「難民」,但在精神世界裡,他們比我們更富足,深刻的經歷與生命讓他們更懂得珍惜難得的幸福。

如果想對書中孩子們所經歷的世界有更進一步的瞭解,可以參考電影「盧安達飯店」以及「烏干達天空下」。「盧安達飯店」討論盧安達境內胡圖族與圖西族之間的種族衝突以及進而引起的內戰;「烏干達天空下」記錄烏干達北部一群難民學生,透過音樂比賽,創造自我價值的故事。而關於「旅行箱」意象的討論,也可以參考電影「失落的行李」(從猶太人的歷史包袱探討人如何突破文化禁錮。)

其實每一個人的旅行箱都裝著導演(上天)的劇本,勇敢打開旅行箱,努力彩繪、創造行李的重量,發現生命連結的無限可能,每一個生命都可能牽動另一個生命的自我覺察,幸福與苦難不在物質的擁有,在於心中永不消褪的希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itca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